專欄連載Column

2020-09-03

第09堂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關鍵

 

小孩學高爾夫,起步早是優勢,但如何走過青少年階段才是關鍵。

 

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,高爾夫尤甚。今天來一堂青少年高爾夫的心理必修課,如果你或你的小孩,是青少年的未來式或現在式,這堂課來的正是時候,如果你們已青春不再,只能說我們相見恨晚。

有一個研發中的大數據讓大家知道一下,正規學高爾夫的年齡越早,潛在差點就偏低,在青春期之前與之後,正規學高爾夫的潛在差點對比明顯拉開。青春期的男女都在身體、心理快速轉變,發育或有早晚,13到15歲之間的學習與成長,就成了關鍵中的關鍵。

美國大學高爾夫校隊挑選手,精準來說,只看15歲開始的比賽記錄,15歲之前的變數太大,只供參考。韓國高爾夫深深受美國影響,最近20年約有1萬個青少年選手到美國或加拿大、澳大利亞、紐西蘭,進行職業巡迴賽選手夢想之旅,成功率約百分之一,已是亞洲各國之冠。

高爾夫致勝心理學重視方法論,方法對了,八九不離十就對了。日本運動心理學是方法論的始祖,我有幸在80年代末學習日本版的致勝心理訓練,90年代到美國、古巴進行案例研修。古巴哈瓦那大學對青少年運動表現的研究很值得參考,針對13到15歲之間的青少年選手,進行技術與心理交叉訓練,兩項都通過的,往職業選手之路邁進,技術沒通過,但心理訓練過關的,改往教練之路發展,若技術、心理都落第的,那高爾夫只能是休閒娛樂的工具。

青少年選手的心理訓練幾乎是致勝心理訓練的重頭戲,採用的訓練方法也很特別,像是三G策略、10%的目標原則、遊戲與動物體系的瞬間集中力訓練等等,不過,青少年選手的學習、成長,也有被秒殺的罩門,就是青少年的家長干預過了頭。我看過有些家長是青少年選手在成長途中的助力,但成為阻力的也不少,這件事,可以另開一門家長心理輔導課。

青少年選手的黃金歲月很短暫,而且沒有重來的機會,我看過很多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的例子,成敗都集中在青少年的門檻。大家還記得台灣旅美神童廖俊豪嗎?還有很多曾經熟悉又陌生的名字,他們在青少年時期或之前來到巔峰,後來為什麼沒有延續成為優質的巡迴賽選手?這些故事,留給大家議論的空間。

 

賽場心理學的實踐家
黃承富
台灣運動作家中的ACE。日本東海大學專攻運動致勝心理學。右手玩高爾夫,左手寫棒球。現為完全運動智庫負責人